立夏后,很多人都說養(yǎng)生重點應(yīng)該從養(yǎng)肝向養(yǎng)心過渡。然而在養(yǎng)心之前,我們最應(yīng)該做的就是趁著這氣溫高的時期,把體內(nèi)積攢的陳寒排一排。
這樣才能讓身體的陽氣升發(fā)得更好,身體才不會因寒生熱,體內(nèi)寒氣重,我們很容易上虛火?!饵S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曾說:“今夫熱病者,皆傷寒之類也......人之傷于寒也,則為病熱?!惫蚀耍募镜谝患B(yǎng)生大事,便是先排寒!
入夏后的這段的時間中,我們皮膚的毛孔都會打開,出汗也會變多,寒濕很容易隨著汗液排出,這在中醫(yī)上叫“腠理開泄”,我們要輔助身體把濕寒排出來。
而且隨著毛孔打開,外界的寒濕也容易進到身體中,無論是空調(diào),還是吃一些寒涼的水果,都容易讓我們的身體寒上加寒,所以在這72天的時間中,我們更要守好身體的陽氣,莫讓寒邪鉆了空子。
利用得好,我們體內(nèi)的濕寒可以排得非常干凈,這樣接下來的日子無論是清補還是養(yǎng)心都會十分順利,反之,如果這72天沒有抓住時機排寒,還讓寒邪濕邪侵入到身體中,接下來一年我們都會感覺身體沉重,怕冷。
么如何在這立夏后的72天的時間里,把體內(nèi)的陳寒排出,又能把體內(nèi)的陽氣固守住,不耗損呢?
夏季曬太陽,升陽氣驅(qū)寒濕
夏天多曬太陽是我們升陽祛濕最簡單的方法了。人稟天地之氣生,四時之法成,人的陽氣也有著同樣的規(guī)律,要想讓陽氣旺盛起來,就離不開太陽。
多曬太陽能接天之陽氣,讓人陽氣宣暢。在天氣晴朗的日子,避開正午,可以在上午或是下午,這時候太陽光不強烈,不會曬中暑。
站在太陽光下,曬曬我們的頭頂,后背,曬曬腿腳,把我們體內(nèi)的寒氣發(fā)散出來,同時把陽氣補進身體中。特別是體虛寒,陽氣不足的朋友,不要怕見太陽。
現(xiàn)在很多人為了不被曬黑,夏天出門裹的嚴嚴實實,皮膚白的都沒有血色,這是不健康的。我們在追求美麗的同時,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哦。
曬完之后再喝上一杯溫開水,幫助體內(nèi)身體的毒素排出,會覺得特別舒服。倘若所在的地區(qū)一直陰雨不斷,那也別慌,我們可以隔三差五貼一貼三伏貼,同樣能幫助身體驅(qū)寒,補陽氣。
貼的位置一般是我們的腹部,背部,或是身體哪里受寒了就貼哪里。它里面的成分都是一些天然的驅(qū)寒,溫散,助陽的草本,有元胡,白芥子,細辛,甘草,肉桂,桂枝等。
按照傳統(tǒng)熬制工藝,搞成高,里面草本植物中的精華都融于在這黑黑的膏滋之中,濃稠,帶有濃郁的草本味道,攤涂在無紡布上,切成一塊一塊的敷貼,方便我們貼在身體各個部位。
小小的一貼,還是花瓣兒形狀的,美觀大方,即使外露貼在皮膚上也不影響美觀哦,很牢固,不容易掉,而且撕下后也不會在皮膚上留有膠痕,這款無紡布貼用的是低敏材質(zhì)的,很透氣輕薄,不會悶汗,也不容易發(fā)癢,撕下后可能皮膚上會沾有一些草本膏,用濕巾輕輕擦拭掉即可。
操作簡單,老人和小朋友都能一看就會,而且省時省力,一撕一貼不到10秒鐘,就能舒舒服服的養(yǎng)好陽氣。貼在身上很輕薄,不影響咱們平時的工作或是干活哦。
除了曬太陽,我們也可以從廚房中去尋找方法,民以食為天,飲食是最好的養(yǎng)生幫手,選對食材,無論是驅(qū)寒還是補陽,都會變得得心應(yīng)手。
排寒第一物:花椒
花椒不但能排寒,還有非常好的祛濕作用。在宋朝有句詩文寫道:“椒酒難醫(yī)百病身?!被ń肪圃诠糯怯脕肀傩办畈〉模热暨B花椒酒都挽回不了的身體,那真的是無藥可救??梢姽湃藢ń酚卸嗝纯粗?。
花椒酒是把花椒泡在白酒中做成的,散風寒,化寒濕,疏通經(jīng)絡(luò)。甚至還有鎮(zhèn)痛的作用,其實也就是花椒中這股麻麻的感覺,我們牙疼時,土方法便是咬住幾?;ń?,漸漸地嘴巴麻木了,就感覺不到疼痛了。
而且花椒的使用非常方便,我們平時炒菜的時候,先不要燒油,先用干鍋把花椒炒一下,等到花椒的香味出來了,再放油,小火把花椒炸一下。
之后再放需要炒制的蔬菜,這樣既吃不出花椒的辛麻口感,又能增添香味,最主要的是,能幫我們身體排寒,日子久了體內(nèi)的寒氣就慢慢散了。
而且不但花椒能排寒,花椒芽也是一種含有豐富蛋白質(zhì)和膳食纖維的蔬菜,能暖胃散寒,特別適合經(jīng)常胃疼,胃脹氣,打嗝的人。而且花椒芽含有揮發(fā)性的植物油,可以殺菌抗菌,今天就分享一道用花椒和花椒芽制作的美食。
花椒芽玉米餅
準備適量的花椒芽和花椒,玉米淀粉,食鹽,清水,食用油?;ń费肯磧艉笄兴?,取一個大碗把花椒芽和玉米面放入碗中,加入搟碎的花椒,如果吃不慣可以放一些花椒粉,加入一點食鹽和適量清水攪拌成糊糊。
平底鍋涂抹一點玉米油,燒熱后倒入面糊,攤平,之后翻面,烙至兩面金黃即可。麻香爽口,吃完以后胃里和肚子里暖乎乎的,特別舒服。
花椒除了吃,還可以用于敷身,意思就是敷在我們身體受寒的部位,可以驅(qū)寒祛濕,最常敷的部位就是肚臍,這里是我們元氣的門戶,也是寒氣容易侵襲的地方,稍微不注意就容易著涼。
尤其是宮寒容易痛經(jīng)的女性朋友,可以用南懷瑾大師提倡的臍灸法,也可以叫肚臍貼。
如果你也有以下幾種情況,就用灸臍法來調(diào)理下身體吧。
1.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,腹痛;
2. 脾胃虛寒,宮寒痛經(jīng);
3. 怕冷,經(jīng)常手腳發(fā)涼;
4. 腹部涼;
5. 臉部、頭發(fā)愛出油;
6. 睡不好,且舌頭兩側(cè)齒痕重;
7. 抵抗力弱,容易受寒。
自己在家就能制作,儲存好,做一次能用很久。
材料:桂圓肉、花椒、艾絨按 2:1:1 的比例,也可以按照這個劑量,桂圓肉20粒、花椒30克、黃金艾條1根。
制作使用方法:把花椒里多余的雜質(zhì)、花椒桿撿出來,將花椒、龍眼肉放入料理機,打碎;把艾條里的艾絨取出,一點點加入料理機,繼續(xù)攪拌,最終成為可以捏成球的粘合度。晚上睡覺時,把它放到肚臍眼,用醫(yī)用膠布貼住固定,第二天早上起床時取出。
注意事項:
皮膚敏感對膠布過敏,可以用紗布疊好,周圍用醫(yī)用膠布固定,可以減少膠布和皮膚的接觸面,如果對膠布很敏感,那就不要嘗試了,可以用保鮮膜代替。
次日起床就取下來,最遲也要在10點前取下。不要貪心,貼太久反而適得其反。
正在上火的朋友別貼,容易火上澆油,如果小孩子體寒非常嚴重或是我們大人易上火,但又上熱下寒,想貼的話就在腳底涌泉的位置也貼上,可以起到引火下行,最好貼三天,停一天。
不要覺得這個貼著沒什么感覺,也不熱就小瞧了它,這三種材料都是疏通身體,驅(qū)寒散結(jié)的好物,尤其是艾絨,對于補陽,祛濕,排寒,通絡(luò)都有不錯的效果,即使不用火氣熏烤,效果也不差。
桂圓肉是補心脾,益氣血,健脾胃的,主要起到補益的作用,比如頭暈,心悸,心慌等,還可以補心氣,像是氣虛,乏力都可以用桂圓,不光作為肚臍貼的材料,平時我們也可以吃一些桂圓肉。
花椒溫中散寒,能夠溫暖我們的脾胃,像是肚子摸上去涼冰冰的,很寒,就可以用一些花椒,祛濕止痛。
這三味一結(jié)合,脾胃的寒氣驅(qū)散了,濕氣出去了,陽氣提升上去了,還有寧心安神的效果。
如果懶得自己動手制作,也可以選擇這種現(xiàn)成的肚臍貼,一撕一貼,方便省事,配料除了艾絨,花椒,桂圓外,還添加了酸棗仁和枸杞。
艾絨皆選用3年以上的陳艾,灸力大,補陽驅(qū)寒,溫通經(jīng)脈的效果也會更好。表面還添加了花椒粉,加速我們身體的吸收。
每一顆小球都用蠟紙包裹好,之后密封在玻璃瓶內(nèi),方便儲存,不易受潮,我們自己制作時也要注意,保存一定要密封,避免受潮后效果流失。
這款肚臍貼還搭配了專用貼,材質(zhì)為無紡布棉貼,透氣性較好,適合我們大部分人的皮膚,像是容易皮膚過敏的,可以把這個無紡布貼換成紗布或是保鮮膜。
每天睡前貼一個,剛開始可能會出現(xiàn)拉肚子的情況,這是身體在排濕寒,屬于正常的,堅持一段時間就沒事了,基本頻率控制在貼三天停一天,最好實在腳心涌泉的位置也各貼一個,效果更明顯。
排寒第二物:生姜
如果吃不慣花椒麻麻的口感,也可以用生姜來代替。生姜驅(qū)寒祛濕的作用并不亞于花椒。
關(guān)于生姜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,據(jù)說當年神農(nóng)嘗百草時,誤食了一種植物而昏迷,蘇醒后發(fā)現(xiàn)側(cè)臥處有叢青草,就順手連根拔起,把根塊放到嘴里腳,過了不久肚子里就咕嚕咕嚕的叫,等到排泄一番后,身體也恢復(fù)了力氣,神農(nóng)本姓姜,于是就把這個草取名為生姜,意思是讓自己再生的意思。
后來民間也有句俗語,叫飯不香,吃生姜。生姜開胃,可以提升我們的食欲,其實關(guān)鍵就在于生姜能夠排寒健脾,振奮脾胃的陽氣,如果胃里都被寒氣包裹,動不動就胃疼,胃脹,那自然一點食欲都沒有。
如果把這些寒氣排出來,胃里暖暖的,食欲自然就會好轉(zhuǎn)。生姜性溫,驅(qū)寒祛濕,還能解表發(fā)汗。尤其是在夏天,我們空調(diào)房里待久了,吃的冷飲太多,受寒后出現(xiàn)頭疼,惡心,胃口下降,胃疼胃脹,拉肚子的情況,都可以用生姜來救急。
而且吃姜還有殺菌的作用,像我們夏天喜歡吃涼拌菜等,可以切點姜末進去,既能中和蔬菜的一部分寒涼之性,還能防止一些細菌進入到身體。
普通的吃姜方法想必不用說大家也知道,炒菜,燉肉,姜棗茶等等,其實生姜的花樣吃法很多,即使不喜歡吃姜的朋友,選對做法,也能利用生姜幫身體排寒。
仔姜炒鴨
最近疫情頻發(fā),很多人不敢在外面吃飯,所以大展廚藝的時候到了,在炎炎夏日做上一道仔姜炒鴨,開胃下飯,鮮香爽辣。
準備半只老鴨,剁成小塊清洗干凈,準備兩大塊生姜,切成片。再準備一把干辣椒和少許花椒,配菜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口味選擇,芹菜,或是白蘿卜都可以。
鴨肉焯水,加少許料酒去腥,撈出后過涼水。之后再把芹菜和白蘿卜也焯水至斷生,起鍋燒油后,放入姜片翻炒,炒出香味后倒入鴨肉,等到水分炒干后加入干辣椒,花椒,繼續(xù)翻炒,加入適量清水,沒過鴨肉即可。之后加入適量的生抽,食鹽,小火慢燉,最后放入芹菜和蘿卜收汁即可。
姜糖片
吃不慣生姜的朋友,一定要試試做一做這道姜糖片,白糖或是紅糖都可以,甜絲絲的,厚厚的糖霜包裹著薄薄的姜片,吃到肚子里,暖胃又舒服。連家里的小朋友都喜歡。
準備一斤的生姜和一斤白糖,姜選嫩姜,這樣做出來辛辣味不重,纖維也少。把生姜去皮,洗干凈后控干水分,切成薄片,倒適量的白糖,混合均勻后腌制2小時,這樣生姜更入味,能看到許多溢出的糖水。
把生姜連同糖水一起倒入鍋中,不停翻炒,等到糖水煮沸后,唏噓翻炒,中小火,慢慢的糖汁會變得很濃稠,這時候一定要小火或是微火,不停的翻炒,等到糖汁變粘,有沙沙的糖粒,這時候就可以關(guān)火了,關(guān)火后繼續(xù)翻炒,可以反倒糖霜漸漸出來了。
之后裝出來晾涼冷卻,密封保存,隨時隨取。我們在做姜糖片的時候,生姜一定要去掉表皮,這樣口感才好,一般姜片的厚度在2~3mm,不能太厚,口感會差,太薄腌制的時候又會縮水,甜度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口味來調(diào)整,白糖也可以換成紅糖。現(xiàn)在天氣熱,炒好的姜片最好放在冰箱冷藏,避免融化。
醋泡姜
如果是中老年人,不喜歡吃這些甜絲絲的姜糖片,也可以每月做上一次醋泡姜,酸辣開胃,驅(qū)寒祛濕。尤其是在夏天,每天早上吃上兩三片,不知不覺體內(nèi)的寒氣就散了。
醋泡姜的醋沒有特別的要求,陳醋,香醋或是白醋都可以,重點在于姜,一定要選新鮮脆嫩的仔姜,這樣做出來口感才好,一定不能用老姜,味道差。
傳統(tǒng)的醋泡姜配料只有生姜,醋,食鹽和純凈水。我們也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口味添加一些白糖或是生抽。
準備一斤的仔姜,陳醋或是香醋一瓶,食鹽少許,冰糖15克。
仔姜不用去皮,清洗干凈后控干水分切成薄片,用食鹽腌制1小時。之后擠出水分,放到一個干凈的玻璃瓶中,依次加入冰糖和清水,醋要淹沒姜片,之后蓋上蓋子冷藏3天左右就可以吃了,一小瓶可以吃上一個月,每天早上2~3片,搭配著米粥或是饅頭一起吃,也不要多吃。
早上7~9點的這段早餐時間,是我們胃經(jīng)循行之時,此時生姜下肚,可以振奮我們的脾陽,促使陽氣升發(fā),驅(qū)寒的效果也更好。而且經(jīng)過醋泡以后,生姜的辛辣味減小,適口性更好,而且醋有收斂的作用,可以收斂住生姜的一部分辛辣性,吃起來也不用擔心會上火。
懶得自己動手做的朋友,也可以試試這款用銅陵白姜腌制的醋泡姜,鮮嫩脆爽,一口咬下滿滿的汁水,辛辣味兒也小,家里的老人特別喜歡,早上搭配著米粥或是面食一起吃,特別開胃。
好吃的姜,是能讓不喜歡吃姜的人,也愛上了吃姜,并且在身體里默默發(fā)揮作用。
最后再提醒大家,買回來的生姜吃不完一定要放在陰涼通風處,想要保存的更久,可以用花盆裝滿沙子,把姜放到沙子里,沙子一定要干燥,之后在放到陰涼通風處,可以保存好幾個月。
注意,生姜變黑則表明腐爛變質(zhì),不可食用哦。

上一篇: 別再亂買蟲草了!這幾...
下一篇: 夏季養(yǎng)生方法
發(fā)表評論
用戶名:匿名 匿名回復(fù)
0/500字